技术简介
从“南京爆炸”事件、到汶川“5.12”地震事件、再到玉树地震事件,由于自然因素、技术原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与灾害事件已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政治影响。国务院在2005年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行业各领域纷纷开始建设移动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移动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是以固定指挥中心为依托,实施机动救援指挥的机动指挥平台,要求实现多种非军事战争任务的上级指挥通信系统的指挥与控制,完成快速机动到达事故现场,组织现场抢救、处突维稳等重大保障活动。
我单位长期从事军队指挥所系统研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移动指挥系统项目技术和经验,针对目前市场上的移动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应用模式单一、控制方式复杂、系统结构平台超重、扩展方舱地板不平等问题,并根据不同领域的特殊需求,二十八所承接了应急指挥车、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318工程、31军应急指挥车等多个项目。项目中总结多项任务研究成果与应用经验,并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采用多任务综合应用模式等理念,基于智能决策支持、多部门联动、多手段调度的指挥通信网络技术,结合先进的结构制造和方舱设计技术,开发了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综合集中控制系统,提出了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多级立体式组合指挥模式,构建了具有控制更简捷,操作更方便,维护更简单等明显优势的现场指挥控制中心。基于该类项目申报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登记1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篇。
移动应急指挥通信系统项目的技术创新已成功应用在应急指挥、消防指挥、方舱制造等领域,在兰溪江抗洪抢险、玉树地震事件和世博会安防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显著的技术效益、军事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近三年来合计实现经济效益近2亿元。该项目的技术和专利除军品领域外,还可以应用到其他行业领域(消防、公安、电力、电信)等的应急指挥车中,对促进军民结合的应急指挥领域有重大意义。
技术指标
1. 可通过有线、无线(卫星、3G、微波等)多种通信手段接入固定指挥中心,可按需组合配置应用,实现多层级、不同指挥模式的指挥应用需求;
2. 宽带通信覆盖区域不小于30km,现场专用网络带宽不小于10Mbps,可接入用户数不少于32个;
3. 系统架设和撤收时间不大于30min;
4. 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不大于12h;
5.系统适应环境:工作温度-20℃~40℃,相对湿度≤95%(30℃)。
技术特点
国外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体系成熟先进,但因行业的特殊性,没有占据国内较多的市场份额。国内主要的移动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生产厂家为汽车改装厂和方舱生产厂,大部分厂商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总体技术实力和系统集成能力不是很强,没有形成较大的品牌影响力。
我单位研发的移动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系统由大、中、小多种先进的指挥通信平台构成,具备现场信息(图像、气象数据等)采集、信息处理与显示、指挥调度(含电视、电话会议)、通信和其他辅助保障(如供电、现场照明、广播、警示、安全保密与监控)等功能。
主要技术创新点:
(1)实现了有线、无线(卫星、3G、微波等)多种通信系统综合集成,能够满足多层级、不同指挥模式的指挥应用需求,达到了标准化、通用化和集成化按需组合配置应用的要求;
(2)突破了智能集中控制的关键技术,研制的智能保障监控系统,可实现各类通信保障设备的一键式智能化集中控制、环境系统的智能监控和系统的安全防护;
(3)研制了改进型扩展方舱,活动底板电动翻转放平,实现了侧舱底板与主舱底板平齐,适用于不同车型侧舱装载设备和布置较多席位的使用要求,能快速开设、撤收,可在复杂、恶劣、野外环境条件下使用。
预期效益
移动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利用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现代通信手段,采用先进的结构制造、方舱设计等技术,连接有智能决策支持、多部门联动、多手段调度的指挥通信网络,构建现场指挥控制中心,为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和时效性,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对突发、应急、特殊和灾难性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良好的军事、科技和社会效益及推广前景。
移动应急指挥通信系统使用了多种高科技技术,带动了相关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飞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新的知识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