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贤集

贤集技术网技术服务平台欢迎您

登录 注册

   客服热线:400-615-8109

间苯sPS新材料国产化替代进口产品创新工艺

行业背景

间规聚苯乙烯(sPS),是具有间规结构的结晶性聚苯乙烯,相关研究可见于《Polymer 2006, 47, 767》。

1985年,日本出光兴产的科学家Ishihara率先合成了sPS,并于1997年达成全球首次工业化生产,商品名XAREC™。

作为难得的非极性工程塑料,sPS不仅密度低,还呈现出结晶速度快、结晶度高等优势,在电气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以及尺寸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卓越,因而在汽车领域、家电日用品领域、薄膜领域、电子电器领域、5G高频通信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当下,在全球范围内,日本出光兴产是 sPS 的唯一生产商,年产能高达 2 万吨。

中国市场对SPS的年需求量约为 2 万吨,可国内仅开展了10L反应釜苯乙烯本体间规聚合的研发,获得的是易于后处理的、粉状的、间规度约为96%的sPS。这就造成现阶段我国sPS完全依赖进口,市价维持在每吨7-8万元。

同时,日本禁止sPS基料销往中国市场,销往我国的仅有sPS改性料。

基于此,实现sPS国产化具有极大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也将引领sPS 产业及其下游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技术简介

日本出光生产的sPS熔点在266-270℃,重均分子量8.2×104g/mol,比重大于1.0 g/cm3,玻璃化温度Tg 95-100℃,介电常数为2.6,电绝缘性能好,尺寸稳定好,在微波炉中经历5 min(800W)不变形,耐热性能好,长期使用温度120℃,耐热水性能优良(90℃),弯曲强度大。

本技术生产的sPS与日本出光的SPS差别不大,可进行国产化代替。



此外,本技术在生产成本上也具备显著优势。

sPS的合成主要以苯乙烯单体为原料,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催化聚合得到。其生产要点在于催化剂及合成催化剂的成本,合成间规聚苯乙烯的工艺技术及间规聚苯乙烯的后处理技术。

日本出光采用单茂钛系催化剂,MAO作助催化剂,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小时,从聚合釜出来的物料采用丁酮萃取。催化剂合成过程复杂,材料价格高,成本较高。

本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剂,MAO作助催化剂,反应温度50-70℃,反应时间20-30 min,不需丁酮萃取,后处理简单,成本优势明显。而且催化剂结构简单,主要原料是双环戊二烯和四氯化钛,原料价廉、来源充足。


技术优势

1)采用自主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剂,MAO作助催化剂,反应温度50-70℃,反应时间20-30 min,不需丁酮萃取,后处理简单,成本优势明显;

2)催化剂结构简单,主要原料是双环戊二烯和四氯化钛,原料价廉、来源充足;


经济效益

业内专家预估,拟建设1000t/a的项目,建成后年销售额可达9000-10000万元,利润300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成熟度

已完成小试


合作方式

技术合作、技术转让,具体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