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背景
在日常驾驶时,难免会遇到轮胎被钉子等尖锐物刺扎的情况,严重的在被刺扎后因漏气造成胎压不平衡引发爆胎,而大部分驾驶者缺乏应对爆胎的经验,很可能因处置不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大轮胎企业都在研发轮胎自修复技术。自修复轮胎通常在轮胎内部涂有一层高分子复合材料或密封胶。当轮胎被异物刺穿时,这些材料会迅速包裹住破损部位,防止漏气。例如,米其林的Selfseal 技术和德国马牌的 ContiSeal 技术都是在轮胎内侧气密层喷涂特殊配方的密封胶,当异物扎入时,密封胶会在胎内压力作用下迅速包裹异物,防止漏气。
但现有自修复轮胎并没有在轮胎市场得到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主要原因如下:
(1)影响车轮的动平衡。密封胶为沥青状,粘度低,常温就处于软化状态,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高温条件下容易流动和脱胶,会对车轮的动平衡产生影响,影响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修补范围限制:自修补轮胎主要针对微小穿孔进行修补,对于较大的穿孔或面积较大的划痕,其修补效果有限。
(3)价格较高。由于技术成本较高,自修复轮胎的价格通常比普通轮胎更贵。
技术简介
氢键键能略强于分子间作用力,但比共价键和离子键弱,没有共价键和离子键稳定,且氢键的形成是可逆的。氢键根据两个结构单元形成氢键数目,可分为单重氢键、多重氢键。单重氢键键能低,无法形成较强的物理交联网络,制得的聚合物通常力学性能较低,而多重氢键由多个氢键叠加组成,能够形成较稳固的交联网络,不仅使得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还可赋予聚合物自修复性能。
本技术采用可形成多重氢键(4-6)的功能单体,通过扩链的方式,直接引入到 TPU 分子链的硬段,赋予TPU在热刺激(室温到100度)作用下自修复性能,其中 TPU 的自修复温度和自修复能力可通过配方进行灵活调节。同时,考虑到 TPU 抗老化的性能要求,本技术同时还将具有抗紫外和抗氧化等抗老化性能的功能单体,通过扩链的方式,直接引入到 TPU 分子链中,保持 TPU 抗老化的基本性能要求。通过这种技术途径得到的 TPU 既具有自修复性,同时也具备抗老化的基本性能。
本技术研发的自修复 TPU 耐热温度大于 100 度,在常温到100 度范围内可自动实现自修复,修复能力强,可应对各种损伤。
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的温度范围为室温到100 度,与本技术自修复 TPU 的修复温度区间基本一致。将自修复 TPU 制成一定厚度应用于轮胎内壁(图1,图 2),可克服现有自修复轮胎的不足,市场前景广阔。
图 1 轮胎内壁自修复 TPU 的组成
图 2 轮胎内壁自修复 TPU 的修复原理
本技术已经获得具有自修复性能的系列化 TPU 配方,不同的配方样品在热刺激(部分配方还可通过紫外刺激/光照实现自修复)作用下具有优异的自修复性(图3和图4),其中样品的自修复温度和自修复能力可根据配方进行调节,同时样品的抗老化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
图 3 自修复 TPU 在热刺激(60-100 度)作用下自修复过程
图 4 自修复 TPU 在常温条件下自修复过程
技术优势
1)通过本技术制得的 TPU 在常温到100 度范围内可自动实现自修复,修复能力强,可应对各种损伤。同时也具备抗老化的基本性能。
2)合成工艺简单,工艺可重复性高;
3)成本适中。
自修复 TPU 总成本相对于常规 TPU 提高约 20%。
技术成熟度
可批量提供公斤级样品,可直接中试放大。已完成常规测试,下一步直接在轮胎上进行测试。
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模式➕顾问,具体面谈